有道文苑“道德经对话”系列第一部: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三章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三章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
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
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
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。
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施律师:各位老师大家好!今天是我们有道文苑第一次组织《道德经》论坛,我们还是先请张会长为我们这次论坛讲几句。
张会长:好的,我们这次《道德经》论坛,主要注意一点,就是,只是谈我们学习《道德经》的体会,因为世上译《道德经》的人很多很多,站的角度不同,写的就不一样,哲学家,神学家,政治家,军事家翻译的都不同,但章章有味道,各有各的特点,人们的认识不同,站的角度不同,所以翻译出来有差别是正常的,干百年来,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完全理解老子,我们都在不断的学习,只是谈自己心悟而已。
旭老师:说得好,我们学习《道德经》,学习古人的智慧,为的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提高爱党爱国的自觉性,只是谈认识。对事、对内容、不对个人,我赞成。施律师我今天学哪一章啊?
施律师:我们大家今天讨论,争议比较大的一篇,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三章。我先给大家念一下第六十三章:‘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。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’。这章,很多学者翻译不一样,争议很大,我们也讨论一下,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福老师:‘绝圣弃智’从字面上翻译,就是杜绝圣人,抛弃智慧,让人很难理解,而且和老子的话,例如‘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’,有前后矛盾之嫌,很多人讲老子《道德经》的内容有矛盾之处,我个人觉得,主要是对老子的思想没有充分的领悟。希望参加论坛,把这个问题搞清楚。
旭老师:福老师说得好,我也是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的爱好者,每次读到这里是,也不能明白老子讲的真正涵义,这次参加论坛,主要是学习来了,现在特别想听听张会长的讲解。
张会长:大家讲的非常好,什么是“圣”,老子在最后一章中讲到,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老子讲的圣人就是:一曰慈、二曰俭、三曰不为天下先,就是踏踏实实做人,天下本无圣人,就是把人做好了,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就是圣人;推出圣人,会有等级、高低、好坏出现,所以老子不提倡圣人,而提倡做普通人。
道学的‘返璞归真’‘大道至简’就是告诉大家,要做最普通最普通的事,要做最普通最普通的人,才能回归真理,要通读《道德经》的整篇文章和理解他的哲学思想,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子的‘绝圣’思想的真正涵义。
福老师:我非常赞成张会长讲的圣人、佛菩萨都是做人做出来的,从古至今,所有的圣人、佛菩萨没有一尊是一天到晚在家烧香、磕头、念经、拜佛求来的,而是忘了自己,在外边的世界,全心全意的为大众服务,像我们熟悉的妈祖,忘了自己,一心在海上救人;像观音,忘了自己,一心治病医人。其实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问题,就是舍己利他。一心想为自己成佛、成菩萨的人,永远是梦幻泡影。
旭老师:是的,我们道家的各路圣人、神仙,也都是做人做出来的,像道家的四大天王许逊,他做官到了旌阳县,去贪鄙,减刑罚,倡仁孝,近贤远奸,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。有一年,旌阳县大水为患,田地颗粒无收,许逊就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,以工代税,使灾民获得解救。当时瘟疫流行,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,药到病除,人民感激涕零,敬如父母。盛赞许逊的功德。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,旌阳县人户大增。许逊在旌阳十年,居官清廉,政绩卓著,被人们亲切称为"许旌阳"。许逊挂冠东归,启程时,送者蔽野。许逊回归故里,时值彭蠡湖(今鄱阳湖)水灾连年,他率郡民疏治,足迹踏遍湖区各地。他不仅为豫章治水,还到湖南、湖北、福建等地消除水患,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,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。这些故事说明,我们的佛菩萨、圣人、神仙都是为人民服务做出来的,而不是求出来的。
施律师:几位老师讲得真好,绝圣我们明白了,那么老子‘绝圣弃智’的弃智,抛弃智慧又怎么解释呢?张会长您在谈谈您的看法?
张会长:什么是“智”,就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一种较量,老子讲做人像水一样,处下不争。
像刘少奇主席讲的:“荣誉面前不伸手,地位面前不伸手,物质面前不伸手,金钱面前不伸手”。
每个人谦下不争,唾弃人与人之间嫉妒、争斗。推出智慧,会有狡诈、争斗,歧视等出现,所以老子不提倡以智交人,而提倡以德交人。
旭老师:古人云‘大智若愚’,真正的智慧人,就是在生活当中,做人做事低调一点,在利益面前吃亏一点。想别人的多一点,给人的感觉是傻笨傻笨的。其实这种人层次、素质、境界都是很高的,是揣着明白装糊涂,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智慧之人,我们的古代先贤注重道德教育,把道德教育当做做人之本,这正是我们现代社会需求的啊!
福老师:不去比智慧,而是比做人,注重自身的素质修为,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为人做事不争不自作聪明,不过多的抱怨,能够真心踏实为他人做点事,尤其在当今的社会中,人们都认为自己最智慧,抛弃了道德,为了利益,害人之事也敢做,结果大家相互坑害。尤其是在现在的冠状病毒传染期间,有的人发了烧,还到处跑,自己得了病,不去考虑别人,这种人,就是缺德,国家制裁他们,挽救了更多无辜的人。所以老子让大家抛弃智慧,做有道德之人,这是做人厚积薄发,宁静致远的基石,我们大家应该从自身做起的。
施律师:是的,我们现在的社会主要是缺少道德,缺少良心,鸭蛋苏丹红,鱼虾避孕药、消炎药,水果蔬菜农药化肥超标,等等太多太多,为了利益,法律都管不住,所以我们要学习老子的思想,抛弃所谓智慧,提倡传统文化教育,提倡道德教育,是当务之急啊!我们的党、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的人民都在关心一个问题,我们的人心怎么了?
张会长:大家分析的十分到位。中华民族的崛起,不光是经济的崛起,还有中华文化的崛起,中华七千年道德文化的复出,才能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。我在俄罗斯做国学文化交流时,一名教授跟我讲,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民族。
我们十分尊敬中国的传统文化,但中国的一些企业家,为了挣钱,什么事都敢做,羽绒服中放稻草,说话没有信用,在俄罗斯起了很坏的影响。
这些企业家,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不信,佛教道教的因果论不信,就信钱。跟他们做交易,我们十分担心,我们特别希望通过你们这些做学问的人,把企业家引进过来,我们就放心了。他们认为,缺少道德的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人。但我们道德教育的警钟,已经拉响了。
旭老师:是的,缺乏道德教育,我们要从自身做起,老子两千年以前就让我们以道德为立身之本,让我们‘绝圣弃智’。丢人可以,但丢人到国外去,就真的很丢人了,很可惜,我们快把老祖宗的文化丢光了。
福老师:大家讨论到这里,我开始明白了老子的‘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’的整体思想了,如果我们每个人忘记了自己的名誉思想,忘记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,我们每个人都去利他,都去为人民服务,老百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人与人之间就和谐、生活起来幸福美满、工作起来干劲儿十足。就是老子讲的‘民利百倍’。我这样分析对吗?
施律师:分析的太对了,例如我们四个人,张会长为我们三个人服务,旭老师为我们三个人服务,福老师也为我们三个人服务,我在为你们服务,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大家为自己的服务。这就是刘少奇主席讲的‘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。’过去,没有去好好地理解刘少奇主席的这句话。现在明白了,刘少奇主席的这句话是来自老子的思想。所以利他主义,为人民服务,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服务。
旭老师:你们分析的太好了,道德传承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文化,所以要让道德文化走进千家万户。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;“道德传家,十代以上,耕读传家次之,诗书传家又次之,富贵传家,不过三代。”我们大家要努力,学好《道德经》,让中华文化千秋万代传下去。
施律师:张会长,第一句我们基本讨论的差不多了,现在特别想再听一听第二句,‘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’。您在给我们开个头,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意思?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是我们平时做人的标准,在这里怎么就变成不好了呢?
张会长:‘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’。老子这句话不是老子反对‘仁义’,只是讲明这里的 “仁”和“义”是在“德”缺失的情况下,一种约束、规范人们行为与道德的框架。“德”本身是一种内在修养,没有外在强制,是为而不争,不讲回报的自觉行为。
“仁”和“义”是在人们规范下的一种行为标准,让人们效仿执行。例如;穿衣、吃饭、说话、都要有规矩。老子认为“仁”和“义”是人类文明思想上的一种倒退,用“德”开启人类文明,自觉为人类的生存做贡献才是人的本质。
老子讲的绝仁弃义,其本意是讲用条条框框约束人不是根本,只有用“道德”的教育来滋润每一个人的身心,让大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,那么民众就会恢复孝敬与慈爱。
福老师: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,当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时,就要有一种新的礼仪出现。当一些人不能用道德管住自己的时候,我们的教育家、家长就会发明一些仁、义的道理去约束孩子,教育孩子。刚才张会长翻译的意思是,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道德的,只是社会的各种欲望的诱惑,让人们私心越来越重了,我们只有恢复了道德教育,老百姓就会恢复孝敬与慈爱。象我们上古时期,大家就是用道德规范自己的。我们的五帝之一舜帝,就是因为德行大,接了尧帝的班。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、异母的弟弟象,多次想害死他: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,从谷仓下纵火,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;让舜掘井时,瞽叟与象往下倒土填井,舜掘地道逃脱。事后舜毫不嫉恨,仍对父亲恭顺,对弟弟慈爱。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。舜在历山耕种,大象替他耕地,鸟儿代他锄草。上古文化有很多道德文化,就是通过的小故事教育大家,潜移默化让大家感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性。二十四孝就是这种道德教育之一。
旭老师:福老师讲的常赞成,二十四孝的故事到现在民间也在流传,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我们应该推出一些新的道德孝道的故事。老的保留,新的推出。只有这样,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更能接受一些,否则一些年轻人认为是神话,象王祥,生母早丧,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,使他失去父爱。父母患病,他衣不解带侍候,继母想吃活鲤鱼,适值天寒地冻,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,冰忽然裂开一条缝,跃出两条鲤鱼。继母食后,果然病愈。还有一个叫吴猛的晋朝人,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.家里贫穷,没有蚊帐,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.每到夏夜,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,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,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。这样的故事让现在的年轻人认为,他们是愚昧。其实二十四孝的故事,是让大家知道父母对儿女的无私奉献,要让大家知道感恩。
施律师:大家讲的太好了,我们学习讨论了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三章,让我感到了世界上缺什么,我们都能想办法克服,但人如果缺少道德,人民不欢迎,连老天都不答应。我们有道文苑就是要把老子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讲出去,告诉大家从自身做起。福老师和旭老师的新二十四孝的建议,非常的好,把它当做有道文苑重要课题推出去。
旭老师:张会长,根据大家所谈的老子主要的思想脉路,我想班门弄斧,接着谈一谈下边的两句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’。
张会长:那太好了,我们就应该各抒己见。然后大家讨论。
旭老师:绝巧就是杜绝投机取巧,弃利就是唾弃唯利是图,如果我们从上到下都是用老子的行为规范自己。自私自利的行为就会人人喊打,就没有市场,就会像文化大革命以前,大门没锁也不会丢东西,盗贼也就消声灭迹了。
张会长:旭老师翻译的十分到位。的确如此,我们的先人过去做买卖,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,例如,我们供了两千多年的文财神范蠡,做买卖时,把所有的利润返给大家,所以大家都愿意把钱交给他,因他把道德放在首位,大家称他为‘文财神’。
范蠡就是老子的学生,他用《道德经》做指导方针,总结了‘经商十八法’也给我们现代的企业家,提供企业经商成功的经验。我觉得有必要给你们介绍一下。
施律师:我非常喜欢范蠡给商人四个评语,用于现代的商人也不过时;‘利己损人者是小商,利己利人是大商,利人损己者是非商,损人利己者是奸商’。
文财神范蠡的经商之道,道德为本,诚信立身。得舍舍得,三次经商,三次散财,是《道德经》活学活用的典范。
福老师:我的几个学生现在在研究一个课题,就是我们国家的企业生存时间,平均两年多,百年以上的企业和商号也不多,而日本的百年以上的企业和商号有一万多,为什么呢?就是我们的企业丢了道德,以利为主,丢了老祖宗的文化,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注意了,企业经济和文化道德挂钩,企业就做的非常活,青岛有一家鞋业企业,以道德、孝道文化为主,领导不但关心员工,还关心他们的家属和父母,员工比爱心比孝心,他们的厂子员工工作负责任,别的厂家招不上员工时,他们的厂子挤破门,原因就是这个厂家是以道德治厂。董事长跟我讲,我们就是要以道德治厂管理企业,以道德治厂,我们员工干活自觉,我们在与不在,他们干活都一样。如果我们的企业以利为主,跟盗贼有什么区别呢?
旭老师:福老师讲的非常好,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介绍了一家公司,老板就是对在公司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的父母,接到北京玩五天,负责吃住行,他对员工有一个要求,就是要孝顺父母,员工都很感动,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,工资拖欠,没有一个员工离开,和老板共同度过难关,这就是道德文化的魅力,所以,以道德文化提高每个人自己的内在素质,才是提高全民道德的根本,以道德治厂、以道德治家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
张会长:下一句,‘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’。施律师解释一下怎么样?
施律师:难了一些,我试着解一下,大家提看法。以上三个方面,圣智、仁义、巧利,刚才我们大家都讨论过了,我认为,这些都是人为的繁文漂亮句子,所谓片面的规章注解,不可能把老百姓管理的井井有条,让老百姓生活的幸福美满。他的最后一句,‘故令有所属’,是不是应该这样解释?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的思想有归属,有方向呢?
张会长:解释的非常对,让我解译,也就是这个样子。其实,这里老子直接的批评了圣智、仁义、巧利等观点。但很多人在解释圣智、仁义、巧利没有把老子真正的思想内涵讲出来,容易让人产生误解。今天我们的讨论,让老子的思想比较的清晰起来。让《道德经》的爱好者有个借鉴。这几句讲的是对以上做了个总结,真正要回答的就是施律师讲的最后一句,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的思想有归属,有方向呢?
福老师: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的思想有归属,有方向呢?其实下边的一句给了我们全面的解释,就是‘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’。什么意思呢?翻译过来就是,看见的和追求的是简朴的生活,不羡慕奢适的生活,减少自私自利心态,淡泊社会上的所有欲望。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,大家都到了这个境界,世界就没有那么多而与狡诈,就会和平安泰了。
张会长:很多《道德经》的译者,没有正确的理解老子,认为老子这里讲的,有愚民的思想,就大错特错了,因为老子是这么讲的,也是这么做的,老子的愚,是一种圣人的智慧,他希望,世上所有的人,能像他一样,‘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’,老子要求别人,也更严格的要求自己,他的做人准则就是‘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为天下先’。比‘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’说的更具体,更严格,所以说老子有愚人的思想,是要更正的。
旭老师:今天的讨论非常受益,这片文章学完后,感触最深的,就是我们每个人要‘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’,归根到底,还是回归道德教育这个根本。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三章讨论到最后了,我们还是再想听一听,张会长讲一讲,老子自己做人的准则:‘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为天下先’。
张会长:好的,一曰慈,慈是什么,是母亲、老人对儿女、晚辈一种无私的爱,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,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爱,那么老子讲的慈,是对所有人的,这种大公无私的爱,做起来就不是很容易了。就拿我们几个人来讲,我们能象父母爱孩子一样,爱所有的人吗?这是不可想象的,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。
二曰俭,俭是什么?也就是在吃、穿、住、行上不去攀比,吃穿没有自己追求,简简单单,过最普通人的日子。
三曰不为天下先,不为天下先是什么?就是我前边讲的,刘少奇主席讲的几个不伸手,“荣誉面前不伸手,地位面前不伸手,金钱面前不伸手,物质面前不伸手”。‘不为天下先’就要象水一样,处下不争,水滋润养育了万物,而不与世争。水因为常处于众人最不喜欢的地方,低下的地方,险恶的地方。那么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。老子做人的标准做起来也是非常难的,我们只有用道德的标准不断地完善自己,才能逐渐的象老子靠近。
施律师:今天讲解《道德经》第三十六章,让我们受益匪浅,上了一堂非常难得的道德教育课,下边的任务很重啊!我们要多做几期《道德经》对话,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几位老师,我们今天的对话就到这里吧?谢谢几位老师。
敬请关注下一期有道文苑
“道德经对话”系列内容